桂柳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战役
桂柳会战,也称桂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陆上战役。[1]1944年9月,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在长衡会战后不久,集中11万余人的兵力,向桂(林)柳(州)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第四战区进行反击,但11月11日,桂林柳州相继失陷。尔后,日军沿桂黔路向贵阳进犯,12月2日占领贵南重镇独山,进逼四川,震动贵阳及重庆何应钦飞抵贵阳坐镇指挥黔桂边区总司令部向独山、八寨日军反击,经激战,8日收复独山,迫使日军分别退回河池宜山以北地区。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随之南进,在绥[]会师,最终打通了由华北纵贯大陆至印度支那的陆上交通线。至12月25日,桂柳会战结束,日军伤亡1.3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丢失了大片国土。在桂林城的战斗中,国军迅速撤退,导致日军于11月24日已控制了广西约67%面积共75个县的地区,215,000名平民在报复及交战中丧生,伤亡人数更超过431,000人。

会战背景

1943年秋季起,同盟国二战转入战略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上屡遭失败,使南洋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日本大本营为保持本土与南洋的联系,根据“绝对国防圈”战略指导原则,拟定如下战略目标:
夺取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空军基地。由于这些中美空军基地已严重危及日本本土至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海上交通线为维持日本继续战争之生命线,因为战略物资必须经由海路方得至日本本土。打通亚洲大陆的陆上交通线。日军既在太平洋上屡屡失利,海上通路随时有被切断危机。如果能打通路上交通线,使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结成一体。如此不但使相互间能够支援,更可充份利用亚洲大陆战略空间作持久战。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识。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计划:
第一期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国军于河南的主力(主要为汤恩伯部)。第二期作战由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攻击衡阳,摧毁国军第九战区主力。第三期作战由第6方面军与华南第23军配合,由广州北上,以打通粤汉铁路为目标,并与第11军会师。第四期作战于打通平汉、粤汉线之后,再出兵攻占广西越南的通路。此次作战期间日军亦需尽量攻击并摧毁华军于江西湖南和广西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