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融-抖音百科
宇文融(?-730年)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他是侍中宇文节的孙子,以明辨有吏干而闻名。在开元初,他担任监察御史。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宇文融建议检查逃亡户口和非法占田,充实户口,并亲自担任劝农使,率领20多名劝农判官出使各地,清理了80多万名客户和大量土地。后来他升任御史中丞,出任魏州刺史。他提议恢复九河旧道,开垦稻田以造福人民,并恢复陆上运输。宇文融还担任鸿胪卿和户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善于推荐人才,在任期间推荐了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备受朝廷的赞赏。然而,他在宰相职位上只任职了短短百日,就被贬为汝州刺史,后来又被流放到严州,在途中去世。宇文融以其增加政府收入的能力而成为唐玄宗时期的第一位权臣。[1][2] 人物生平
农民流亡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沦为“浮人”(流民),有的成为地主的佃户,全国的户籍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唐朝廷的财税收入。宇文融在政治上比较精明,他看到了这一社会积弊,也悉知玄宗皇帝正为此所困忧,于是,他便在开元九年(721)正月二十八日上书唐玄宗,建议检括逃户,增加租赋收入。这个提议正中玄宗下怀,玄宗便命他制定检括之法。12天之后,宇文融拟定的括户方针及具体办法被颁行天下。他任推勾使,依据簿籍检括逃户,短期内收到效果,得玄宗赏识,将他从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擢[zhuó]为从六品上的兵部员外郎。 从开元十一年八月起,括户、括田及赋役改革结合进行。宇文融被任命为“勾当租庸地税使”,或称“括地使”。玄宗召宇文融到延英殿,和他讨论了实施的具体措施。次年六月,颁发《置劝农使诏》,申明对编户后的流民免征正税,授权宇文融巡行州县可以便宜从事。他顺应广大流民的呼声,提出六年起科(即对新附籍客户免征六年赋调,轻税入官,一年少收一千文杂徭钱),奏玄宗批准执行。当他宣布这项政策时,“老幼欣跃,惟令是从”,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