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

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
1
2
洛邑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现今),[1]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在两周时期的旧称。[2]在《尚书》诸篇中又有不同称谓:《召[gào]》称“新邑”;《洛诰》称“洛师”“新邑”,《多士》称“新邑洛”“兹洛”,《多方》称“洛邑”,《康诰》称“新大邑”等。[1]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对东方的统治,计划在伊、洛一带营建新都,于是“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周公平定三监武庚东夷的叛乱后,“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洛邑因此成为西周东都。关于周公营建洛邑一事,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洛邑即成周,成周当即指王城;另一种认为周公营建洛邑有两城,一是王城,一是成周城。王城之地在涧水以东、瀍水以西,成周之地在[chán]水以东。[1]
西周初年周公主持营建的洛邑城包括王城和成周两部分。东都洛邑的营建,在西周开国史上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大事。[3]同时洛邑也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古城,老子创立道学,孔子入周问礼,诸子百家争鸣。历经朝代的更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犹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2]

历史

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初年,武王为了便于控制殷商遗民分布广布的东方中原地区广大的领土,于是考虑在今河南洛阳一带营建新都,可惜武王灭商不久即已去世,接着是“三监叛乱“,周公东征。为了完成武王营建东都的遗愿,更重要的是巩固周初政权,达到中天下而立以经营四方的目的,周公在东征之后,即着手在洛邑营建东都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