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卡托投影法

一种正确表示各个地点之间角度的投影法
墨卡托投影法,即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法,又称等角投影法,是一种正确表示各个地点之间角度的投影法。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地图制图学家赫拉尔杜斯·墨卡托于1569年创制。[1]
在使用墨卡托投影法的地图中,西伯利亚格陵兰岛这些距离赤道很远的地区会被放大许多倍。这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方,经线纬线方向被拉伸的程度就越大。这个扩大的比例随着纬度增加,在南北极点达到无限大。因此,墨卡托投影其实并不能表示接近南北极点的区域。[1]

简介

麦卡托投影法,又称墨卡托投影法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是一种等角的圆柱形地图投影法。本投影法得名于杰拉杜斯·麦卡托,法兰提斯出身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他于1569年发表长202厘米、宽124厘米以此方式绘制的世界地图。在以此投影法绘制的地图上,经纬线于任何位置皆垂直相交,使世界地图可以绘制在一个长方形上。由于可显示任两点间的正确方位,航海用途的海图、航路图大都以此方式绘制。在该投影中线型比例尺在图中任意一点周围都保持不变,从而可以保持大陆轮廓投影后的角度和形状不变(即等角);但麦卡托投影会使面积产生变形,高纬度地区南北向的纬线会放大许多,极点的比例甚至达到了无穷大,而使面积失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