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哲学著作。[1]《蒙》是《周易》的一个卦名,该卦象辞中有“蒙以养正”语。蒙,即蒙昧未明;正,即订正,“正蒙”意即从蒙童起就应加以培养。张载说:“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书名由此而来。[2]
《正蒙》约成书于熙宁九年(1076年),共9卷,17篇,包括《太和》《参两》《天道》《神化》《诚明》《大心》《乾称》《东铭》和《西铭》等。[1]《正蒙》一书,反映了张载的“气”的宇宙论与本体论。他讲述天地万物始于太虚之气,而太虚之气以阴阳之气加以表现,通过阴阳之气的变动,产生万物,构建“气”一元论的形上宇宙观来对抗当时佛家唯心主义“空”的思想、道教执着于长生不死的思想。以道为核心的形上依据弥补了当时之儒者皆认为儒学无形上依据的思想,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完满性。[3] 《正蒙》一书为张载的晚年定论之作,是他的哲学思想的理论精华。[2]《正蒙》的思想开辟了中国古代气一元论哲学的新阶段,对后世影响很大。《正蒙》注解较多,以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最为著名。[1] 内容简介
正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