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论-抖音百科
一元论(Monism)是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理论,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立。该词由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首创,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海克尔开始将“一元论”作为哲学用语。一元论主要可以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中立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精神是世界的唯一本原,世界统一于精神;中立一元论主张物质和精神都不是世界最根本的存在,世界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 的中性实体构成的。[2][3][4] 古希腊时期,世界具有一个不变的本原或基质的一元论理念就已经产生了,如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等。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认为“上帝”是一切本体中最高的本体,上帝是能够从无中生有的创世者,不仅是万物的终极原因和目的,也是人的终极原因和目的。[5]及至近现代,对于一元论的讨论逐渐丰富。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万物的本质和万物存在的唯一的原因,宇宙中只有一个唯一实体存在,即“神”或者“自然”。[6]霍尔巴赫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本原,是唯一的客观存在。[7]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绝对精神”是唯一客观独立存在的实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8]海克尔认为宇宙中只有唯一的实体,物质是第一性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9]马克思把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其主张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10]马赫提出了作为物理经验和心理经验基本共同组成部分的“要素”作为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确立了“要素一元论”的观点。[11]乔纳森·肖弗优先一元论认为所有的事物最终都是存在的,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宇宙整体的特定事实而存在的,有且只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宇宙。[12] 一元论在医学、美学、历史观、价值观、伦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如一元论的医学观往往与机械论的立场一起出现,认为人体与机器一样是由各个零件部分组成,精神与大脑“零件”等同;一元论的历史观主张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相统一的历史观;一元论的价值观主张人类社会具有一种终极的、统一的目的和价值;一元论伦理学,认为一元论的宇宙观和伦理学是一致的,无机界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同样适用于道德领域。[13][14][15]山东大学哲学教授何中华认为:“本体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唯一的,从体系建构的角度说,本体论只有作为一个一元论系统,在逻辑上才是完备的,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追问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时,它们实际上已经先行预设了心与物之间的二元分裂,因此,可以说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过是一种隐蔽的二元论,在逻辑上是不彻底和不完备的。”[16] 词源
一元论(英文:Monism),源于希腊语Monos,意思为“唯一”“单独”,并且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语词根*men-,意为“小”“孤立”。最早由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在德语中使用,用以指那些在心物问题上只承认心灵或只承认物质的人。[17]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海克尔开始将“一元论”作为哲学用语,把基于物种保存原则和进化论的世界观称作“一元论”,并著有《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论》一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