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鹏翼-抖音百科
张鹏翼(1633~1715)清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字蜚子,晚号警庵。明崇祯六年(1633)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归龙岩市管辖)新泉。幼年体质羸弱,性聪颖好学,十四岁即熟读《四书集注》,深受朱熹注文思想的影响,从而悟彻其理。他提出“心当在身内,身当在心内”的一种朴素辩证关系论。这个从幼年学习中悟出的理论,奠定了他“五十(岁)后,专用持敬寡欲”的修身养性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坚强治学毅力。 人物生平
鹏翼幼年虽处于战乱、饥馑[jǐn]相继,人民颠沛流离,社会十分动乱的情况下,也从不荒废学业,仍积极奋发上进。当清廷统治福建后,统治者为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必须收买民心,笼络知识分子,便采取了开科取士的措施。知识分子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企图通过金榜挂名,进入仕宦统治阶层。故张鹏翼“亦刻意场屋之学”,希望仕途畅达,科举扬名,而勤奋苦读于囊萤映雪之中。但他的治学目的,曾明确表示要继承朱熹“学以致用”的思想,他说:“读书当思实践,毋徒事文艺”,这样一来,他参加科举考试自然就难 得胜而归了。尽管“屡试不第,而好学之心不倦。” 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叛乱,耿精忠给福建人民带来莫大灾难。这时已经四十岁的张鹏翼无意于仕途进取,于是“弃举业,乃返初志”,“终日端坐,跬[kuǐ]步不苟”,埋头钻研古籍,“锐志问学,虚心集益”,开始认真研究《近思录》及《朱子全集》。后十年(五十岁)始学习薛文清的《读书录》,但因连城新泉僻处万山丛中,无师友可为共同磋商探讨或请教,只好独坐芸窗,反复琢磨,刻意求工,探求真谛。终于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由是声名渐播,而成为一代理学巨子。同代人当湖陆清献与张鹏翼性格相近,皆尊崇程、朱理学为儒学正宗,学术上文字往来,交谊甚密。后来,漳浦蔡文勤闻其名,曾手书“醇学”二字,表彰其乡里家族 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