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岛浪速

日本浪人,政治阴谋家,川岛芳子养父
1
4
川岛浪速(日文名:川島 浪速,平假名:かわしま なにわ,英文名:Naniwa Kawashima,[2]1865年12月7日[6]-1949年6月14日[12]),又译作川岛平次郎[1],日本浪人[3],政治阴谋家[7],别号风外山人,日本信浓国松本藩(今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人[6],知名女间谍川岛芳子养父[3],曾任晚清民政部高等巡警学堂都督[7]
川岛浪速出身没落武士家庭[6]。1882年[a],川岛浪速受日本“兴亚会”影响,选择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主修汉语[13]。1886年,因对合并后的学校新课程不感兴趣,他退学后前往中国。[14][b]川岛浪速来到上海,成为一名“大陆浪人”,并以旅行为名前往江苏浙江吴淞等地,搜集海岸地形和炮台设置的情报。[5]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川岛浪速以陆军翻译官身份加入战争。同年10月,川岛浪速随同第二师团出征辽东半岛,担任翻译人员。11月26日,随第二师团前往台湾。1897年3月,服务于“台湾总督府制药所”,以非正式人员身份担任口译工作,后以健康为由提出辞职[3]。同年,川岛浪速从台湾返回东京,在陆军士官学校和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中国语教师。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川岛浪速以翻译官的身份随日军入京[13],后被任命为司令部翻译官和军政事务官长,正式进入军事警务衙门,后应清政府邀请任京师警务学堂的监督,推动了晚清警政建设[13][15]。在北京期间,川岛浪速积极结交肃亲王善耆等满、蒙封建王公贵族,肃亲王将自己的十四女送与川岛浪速作为养女,川岛浪速为其取名为川岛芳子[16][17]
1912年,川岛浪速提出《对中国管见》,指出世界主要国家对中国进行分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由此主张日本提早在满洲和蒙古地区建立保护国,以应对这一预期的变化[5]。1912年1月,川岛浪速陪同肃亲王家眷等60人抵达旅顺,将此处作为满蒙独立运动阴谋活动的中心,试图策动北大营东北军起事[18][19]。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称帝,川岛浪速说服肃亲王善耆并招募前骑兵队首领巴布扎布组建土匪武装准备起事反袁[20][18]。川岛浪速两次策动“中国满蒙独立运动”,企图使中国东北(蒙满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均未成功[18]。“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失败后,川岛浪速虽然回到了日本,但他并未放弃对满蒙的侵略计划。1935年,伪满皇帝溥仪访问日本时,特地派侍从长官去川岛家“慰问”。[5]1949年6月14日,川岛浪速在日本松本市山庄中去世。[6]
川岛浪速在担任京师警务学堂的监督期间,曾推动设立警察教育机构,完善了当地警察制度[13],还向晚清政府提出了多项警政建议,涉及警察制度的重要性、组织、权限和人事等方面[4],学者冯燕认为,川岛浪速在清末的警政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8]同时,学者伊秀芬认为,川岛浪速发起的两次“满蒙独立运动”虽未成功,但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后来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的雏形和预演,[5]学者丁进军评价川岛浪速是中国近代日本在华臭名昭著的政治阴谋家。[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