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猎龙

肉食龙下目异特龙超科下的一种恐龙
南方猎龙(属名:Australovenator,意为“南方的猎人”)是一种大盗龙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化石发现于澳大利亚的温顿组,年代为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约9500万年前。这一属的恐龙是澳洲所发现最完整的掠食性恐龙骨骼。南方猎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兽脚类恐龙,体长约为6米,拥有较为发达的前肢和巨大的拇指爪。其系统发育位置存在一定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它们属于异特龙超科的新猎龙类,但也有观点认为它们属于暴龙类。对其了解来自2009年由史考特·霍克诺尔所叙述的部分头骨和颅后骨骼,之后还有额外的叙述及分析陆续被发表。

物种学史

南方猎龙的正模标本(编号AODL 604)是一组部份骨骼,包括:左齿骨、牙齿、部份前肢及后肢、部份右肠骨、肋骨、及腹肋。南方猎龙是于2009年被研究、描述,模式种是 温顿南方猎龙(A. wintonensis),种名是以发现地附近的昆士兰温顿来命名。2006年至2009年间,昆士兰博物馆和澳洲恐龙博物馆在昆士兰的联合挖掘活动中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南方猎龙的遗骸。这个标本又被昵称为斑鸠(Banjo),以班卓·帕特森为灵感来源,他是澳洲民谣《丛林流浪》的作词者。2009年的最初叙述之后,马蒂达遗址的挖掘工作仍持续进行,后续并有关于正模标本新材料的叙述陆续被发表。
南方猎龙与福井盗龙的脚[huái]部分,与发现于澳洲的距骨标本(编号NMVP 150070)类似。这个标本以往被认为是属于异特龙的未命名种,但现在可能是属于南方猎龙或其近亲。此外,来自新西兰塔霍拉组Mangahouanga河的尚未叙述的恐龙单一脊椎骨,被称为“琼·威芬的兽脚类”(Joan Wiffen's theropod),也可能是南方猎龙的近亲。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