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地处东经90°22′至91°05′,北纬28°46′至29°11′之间。下辖地区包括2个镇、8个乡,政府驻地设于浪卡子镇。该县总面积为7969.89平方千米,[1]国界线长约25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6]截至2023年7月,常驻人口3.28万人。[7] 浪卡子县管辖地域自古以来被称为“羊卓”,意为“上方的牧场”。在唐朝时期,属于吐蕃政权的一部分,被称为“约茹”,并被命名为“羊卓康晴布仁底阿玉”,意为“雪域上方的牧场是易养牦牛的五部之乡”。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羊卓万户府,扶持萨迦派首领管理行政事务。明朝时,帕竹地方政权得到中央支持,设立了浪卡子宗。1954年起,浪卡子县被分设为独立的行政单位,后与白地、打隆等地合并。至1964年,浪卡子县与打隆县合并,并划归山南专区管辖,保留至今。[8] 2018年,浪卡子县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投入6.96亿元用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82.644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此外,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义务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全民健康体检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8%、100%。社会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以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9]浪卡子县的旅游景点有宁金岗桑雪山、久普久姆雪山、蒙达岗日雪山和解同速松雪山、甘扎(曲增)温泉等。[6]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10]2018年通过考核验收,实现脱贫摘帽。[11]2020年,浪卡子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64万元、2792万元、17227.1万元、14175元、40206元,分别增长98.5%、10.14%、87.45%、76.33%、55.84%。[12] 历史沿革
浪卡子县在唐朝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归属于“约茹”管辖并藏文命名为“羊卓康晴布仁底阿玉”的称号,“羊卓”为“上方的牧场”;“康晴”指“雪域”;“布仁”为古藏文中指“长毛牲畜”,也就是牦牛的异名;“底阿”为“五部”;“玉”为“之乡”。其以上的藏文之意连起来则是:“雪域上方的牧场是易养牦牛的五部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