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脓胸

慢性脓胸
根据脓胸的病程,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除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外,往往由于在急性脓胸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而形成了慢性脓胸。急性脓胸经历6~8周后,脓腔未见消失,脓液稠厚并有大量沉积物,逐渐进入慢性期,形成慢性脓胸。慢性脓胸患者因长期感染,体质消耗,胸膜高度增厚,特别是壁层胸膜增厚尤为显著。根据脓胸的病程,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除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外,往往由于在急性脓胸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而形成了慢性脓胸。急性脓胸经历6~8周后,脓腔未见消失,脓液稠厚并有大量沉积物,逐渐进入慢性期,形成慢性脓胸。慢性脓胸患者因长期感染,体质消耗,胸膜高度增厚,特别是壁层胸膜增厚尤为显著。

病因

  • 慢性脓胸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1.急性脓胸期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当,如纤维素较多、脓液稠厚没有及时做引流术;引流管太细;引流管放置位置过高或过深,引流不畅;或过早拔除引流管,脓胸尚未治愈等。
  • 2.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胸膜瘘,污染物质及细菌不断进入胸膜腔。
  • 3.脓腔内有异物存留,如弹片、死骨片,换药时不慎遗留的棉球或短橡皮引流管等。
  • 4.如果脓胸是继发于肺脓肿支气管瘘、食管瘘肝脓肿膈下脓肿脊椎骨髓炎等疾病,在原发病变未治愈之前,脓胸也很难治愈,形成慢性脓胸。
  • 5.肝或膈下脓肿溃破入胸膜腔引起脓胸,原发脓肿未得到及时治疗。
  • 6.某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杆菌、真菌感染。

临床表现

  • 慢性脓胸患者,由于厚层纤维板的形成,脓液中毒素的吸收较少,临床上急性症状如高热、多汗和白细胞数增高等现象明显减轻,但由于长期消耗,患者常有消瘦、低热、贫血、低血浆蛋白等,并有慢性咳嗽、浓痰、胸闷不适等症状。
  • 查体可见患侧胸壁塌陷,呼吸运动受限制;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明显减低或消失;气管、纵隔及心脏均向患侧偏移或脊柱侧弯。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当患者向健侧卧时呛咳加重,咳出的痰液与脓胸的脓液性状相同。长期患病者可出现杵状指、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