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状指(趾)(Acropachy)是与潜在肺部、心血管、肿瘤、肝胆、内分泌系统和胃肠道疾病相关的系统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趾)甲病理体征。[7]早在公元前400年前就已被希腊著名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8]所记载。[9]主要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软组织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1]根据杵状指的症状分布,可以分为单侧和双侧杵状指。[3]杵状指作为慢性疾病的早期或晚期指征之一,常见于肺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脓肿、发绀[gàn]型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1]对杵状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但是杵状指通常和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和中毒性损害有关[1],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遗传[2]、血管扩张和迷走神经功能异常。[3] 作为疾病体征,杵状指的发生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杵状指的诊断主要包括体格检查[7]、血液检查[10]和影像检查[11]等方式排查疾病。杵状指的治疗主要通过对病因的排查和对症治 疗得到改善。[12]具体治疗手段包括氧疗[13]、手术。[3]
杵状指多发于心肺部位,在肺部疾病的患者中可占到75%~80%,在心血管疾病中可占到10%~15%。[14]在成年人中多见于肠道炎症、心肺部疾病、肝脏疾病。在未成年中多见于艾滋病、血红蛋白病、肺部囊性纤维化、肺结核等。[14] 命名
杵状指又名槌状指[15]、鼓棰[chuí]指,是由病理因素导致的手指或足趾末端畸形膨大,因形似呈杵状,名为杵状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