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

周朝诸侯国
滕国(前1046年—前296年),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公元前1046年立国,始封祖是周文王之子错叔绣。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而封其宗亲及功臣为诸侯。其中叔绣(即周文王姬昌第十四子)被封于滕,是为叔绣。[2][1]
公元前414年滕国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战国时期,宋康王称王,滕国于公元前296年为宋国所灭。共传23世。古滕城是滕国的国都,距离山东滕州7公里。有一种观点是,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

历史沿革

滕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122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始封祖是文王之子错叔绣(封侯爵)。今滕州市西南14里处有古滕城遗址。该国与鲁国关系密切,并依附于宋、晋国,参加大国的会盟和战争。公元前415年为越国所灭,不久复国。后又被宋(一说齐)灭掉。共传23世。滕国君主为姬姓
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而封其宗亲及功臣为诸侯。其中叔绣(即周文王姬昌第十四子)被封于滕,是为滕叔绣。古滕城是滕国的首都,距离山东滕州7公里。有一种观点是,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7公里有古滕城即其国都。有认为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为先。战国时,孟子曾到 滕国拜见滕文公。战国初期,滕国即被宋康王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