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然

清朝五品郎中
孟超然(1731一1797),字朝举,号瓶庵,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身官宦世家,清乾隆年间考取进士以后,在吏部当上了五品郎中,分发四川学政。嘉庆二年(1797年),孟超然卒。

个人生平

清雍正九年(1731年)出生,其父为衙署杂役。孟超然自幼颖敏勤学,16岁中秀才,为[áo]峰书院山长林枝春所器重,选为拔贡,入太学。不久,中副榜举人巡抚陈宏谋爱惜其才,与学使冯[qián]商议,拟连章向朝廷保荐孟超然。冯钤认为:孟生有才,必能发达,假如通过奏荐,按例不过当个县令,反误其前途。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孟超然再次参加省试,果中解元。第二年会试,连捷成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改兵部武选司主事,调吏部文选司主事,升考功郎中,京察中评为一等,人称“孟考功”。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主广西省试。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校京闱。随后视学四川。由于孟超然处事廉正待士有礼,许多长年失意于科场的老士子,都争出应试。孟超然为匡正士风,特标榜宋代蜀中大儒魏了翁为治学模范;又针对当地男子成婚,必析产分家,很少合族共居的风俗,撰写《厚俗论》进行劝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还朝时,蜀人为孟超然竖立“去思碑”。朝廷要重用孟超然,孟超然因“亲老”辞官,急于归里,年方四十二,便不再出仕。
福建巡抚徐嗣曾,注重教育,善待士人,拟请孟超然主持鳌峰书院,曾三次往访,孟超然都以病辞。之后,徐嗣曾又趁孔庙致祭机会,亲率各司道官员徒步登孟府,才得一见,终于答应出任山长。徐嗣曾为书院设都讲,增加生员补贴。孟超然才大德高,律己甚严,一介不苟。任山长后,废除书院繁琐规例,以“诚”字训导诸生,亲自考察勤惰。因此,书院就学者激增,[hóng]舍不足容纳,数人共居一室,但人人奋发,学风丕振。在孟超然主持的8年中,培养出一批出色人才,如陈寿祺梁章钜林则徐等。孟超然的声望,足可与首任山长蔡世远并称。
孟超然居家勤于治学,手不释卷,但从不肯以著述示人。藏书数千卷,每书纸尾眉间都写满批注,凡有见解或疑问,都以细楷标出,多阐发前人所未发,其学问为闽中大员所敬重。主讲鳌峰时,按察使王庆长登门听课,执弟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