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霖

晚清时期词人
蒋春霖(1818-1868年),字鹿潭,生于江苏江阴,后居扬州清朝词人。[1]
蒋春霖早年写诗,中年将诗全部烧毁并开始写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清代三大词人”。他的作品大多为抒情、忆旧和感伤之作,其中不乏寄托思乡之情。历代词家评说蒋的词婉约多姿,抑郁悲凉,有“词史”之称。和他同时代的词人谭献称颂蒋春霖为“咸丰兵事,天挺此才,倚声家老杜”。他所著词集《水云楼词》,共两卷,收入词作106首。[1][3][2]

生平简介

蒋春霖,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江阴城内蒋家巷人。蒋春霖从小随任湖北荆门直隶知州的父亲蒋尊典在任所生活。少年蒋春霖颖悟聪敏,资性过人,所作诗赋曾压倒词坛前辈强手,故有“乳虎”之称。蒋春霖性格坦爽,屡试不中,仕途不济。道光二十八年(1848)后曾先后在苏北两淮地区任盐官,署理淮南东台、富安场盐大使。他一生落拓,早岁为诗,中年以后有大量词作,大多为抒情、忆旧和感伤之作,其中不乏寄托思乡之情。咸丰七年(1857)后,蒋春霖母亲和爱妻先后亡故,其生活更加潦倒,内心愁闷,只能以填词排忧。咸丰末年,40岁的蒋春霖遭罢官,先后居东台、泰州,生活困苦。时值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战乱频传,蒋春霖忧心如焚。期间,他的词对家国的飘摇、人民的流离失所都有极为深沉的描绘。历代词家评说蒋的词婉约多姿,抑郁悲凉,有“词史”之称。和他同时代的词人谭献称颂蒋春霖为“倚声家老杜(甫)”。他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同被誉为清代词坛“三鼎足”。
蒋春霖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