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夔

李夔
[kuí](1047—1121),字斯和,常州无锡人(现江苏省无锡市),祖籍福建邵武,[1][2]北宋官员,抗金名臣李纲之父。[3][4]神宗元丰三年(1080)进士,通晓军事,抵御西夏来犯有功,[5][6]后历任大宗正丞、太常少卿、京西南路安抚使等职。[7][8]

生平

李夔,字斯和,南宋名臣李纲父。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进士,调秀州华亭尉,移松溪尉,池州军事推官。历知钱塘县[]延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任鄜延帅吕惠卿幕僚时,至延安不到一个月,夏人倾国数十万兵来攻,李夔陈守御方略,使一路得安。米脂之役时,有言夏军十余万将来进攻,诸将将弃城而逃,李夔在彼众我寡的情势下,坚决主张按兵不动,大张声势,使夏人认为有备,终使夏人不敢来犯。在任平江判官时,案件积压,李夔命人分条梳理决判,人皆安之。徽宗即位,迁大宗正丞。久之,[zhuó]宗正少卿,兼学制局参详官,移太常少卿。大观四年(1110年),知邓州,兼京西南路安抚使。改知颍州宣和三年(1121年)卒,年七十五。事见《龟山集》卷三二《李修撰墓志铭》。

吴县志录

李夔,字斯和,其先江南人,唐末避乱,徙邵武元丰三年进士,释褐华亭尉,转奏议郎,授[qiān]书平江军节度推官。尝摄郡事,适当累政因循之后,狱系甚众。夔命数吏分条其所犯,不日皆决遣之,遂以无事。子纲,相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