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百越之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发动的战争
秦攻百越之战,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该战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激烈一仗。[1][2]
统一六国后,发兵五十万南征百越,分五路进攻,其中一路攻浙闽,四路攻两广。秦始皇对百越发动了三次战争,称为“三征岭南”。首次战争于公元前219年开始,屠睢率大军攻下闽浙,但在广西遭遇重创。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秦军再次进攻,成功将百越纳入秦版图,并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战争于公元前210年,赵佗攻打瓯骆地区。[1][2]

历史背景

远古至秦时,长江以南沿海一带为百越之地,这里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中原人称为越人("越"与"粤"通用,亦称粤人),因其支系部落众多,故称为"百越",但百越本身并非民族共同体,其后裔族群的祖先不同,有大禹汉族)   、雄王京族)、布洛陀壮族)、袍隆扣(黎族)等等。百越部落大体分为东越(又称东瓯瓯越)部落、闽越部落、南越(亦称南粤)部落、西瓯部落(有说西瓯属南越的分支)、雒越部落等几个部分,其中东越部落、闽越部落、南越部落属汉族先民,而西瓯部落、雒越部落则是京族、黎族等民族的先民。东越部落居住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闽越部落的势力范围以今福建福州为中心;南越部落分布于今广东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西瓯部落分布于今广西一带;雒越部落分布于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百越部落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物产丰富、幅员辽阔,但由于为山川五岭所阻隔,远离中原。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