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蕊草

檀香科百蕊草属植物
百蕊草(学名:Thesium chinense Turcz.)是檀香科百蕊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0厘米,全株多少被白粉,无毛;茎细长,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生,有纵沟。叶线形,长1.5-3.5厘米,宽0.5-1.5毫米。花单一,5数,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长3-3.5毫米;苞片1枚,线状披针形。百蕊草含有黄酮苷甘露醇等成分,有清热解暑等功效,可治中暑扁桃腺炎、腰痛等症,并作利尿剂。[1]

植物学史

百蕊草始载于《图经本草》,名百乳草,曰:“根黄白色,形如瓦松,茎叶俱青,有如松叶,无花,三月生苗,四月长及五六寸许,四时采其根,晒干用。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甚佳。亦为之百蕊草。”[2]

形态特征

百蕊草为多年生柔弱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多少被白粉,无毛;茎细长,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有纵沟。叶线形,长1.5-3.5厘米,宽0.5-1.5毫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单脉。花单一,5数,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长3-3.5毫米;苞片1枚,线状披针形;小苞片2枚,线形,长2-6毫米,边缘粗糙;花被绿白色,长2.5-3毫米,花被管呈管状,花被裂片,顶端锐尖,内弯,内面的微毛不明显;雄蕊不外伸;子房无柄,花柱很短。坚果椭圆状或近球形,长或宽2-2.5毫米,淡绿色,表面有明显、隆起的网脉,顶端的宿存花被近球形,长约2毫米;果柄长3.5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