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华严寺

中国山西大同华严寺的一部分
华严寺,又称下寺,是中国山西大同的辽代寺庙华严寺的一部分,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山门和左右碑亭,占地面积为9100平方米,地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下寺坡街459号。[2][3][4][6]
下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至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受战争影响,华严寺被损毁,仅存薄伽教藏殿、斋堂、影堂和宝塔外。[7]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华严寺重建。[2]明成化、万历年间(公元1452—1620年),华严寺一分为二,各开山门,开始有下华严寺之说。[7]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同遭受屠城之祸,华严寺遭遇劫难。[7]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化愚等僧人募修,后又经历多次修[],至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大殿完工而告竣。[7]清末时期又因连年战乱,华严寺规模日趋狭小。[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2]
下华严寺中的薄伽教藏殿是华严寺的藏经殿,其中留存有辽代佛教彩塑、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而华严宝塔是中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塔高43余米,塔下有近500平方米的地宫,内供高僧舍利以及千余尊佛像[6][8][9]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历史沿革

寺庙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