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锡畴

明朝的官员
顾锡畴,字九畴,号瑞屏,今江苏省昆山县人。[1]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天启朝典试福建,策有讥刺魏忠贤,党指为东林,削籍。崇祯朝。复故官。与杨嗣昌[],告归。福王立,进尚书,又与马士英不合,致仕。南都失守,乡邑亦破,闲关赴闽。唐王命以官,力辞。居温州江心寺。总兵贺君尧,挞辱诸生,锡畴将论劾,君尧夜使人杀之,投尸于江。温人觅之,三日乃得,棺殓。[2][3][4]

人物小传

出身望族

顾锡畴出身昆山望族,曾祖顾梦羽,官蕲州知府,廉而好施,常常假贷以应;祖父顾允元,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时文”为之一变。可是,后来科举并不顺利,“偃蹇公车”(康熙《昆山县志稿》),至   万历十四年(1586年)才中进士,授福建瓯宁县令。“其为政务持大体,妇孺皆得诣前陈诉,而执法则岳岳不少假借”。当地产铁,废水灌田,农田尽[zhě]。顾允元上疏免除百姓赋税,并立法禁止任意开采,百姓终于有收成。福建有溺女婴的风俗,又有畜婢、至老不嫁的风俗,顾允元都一一设法禁之,使当地风气有了变化。
顾锡畴父亲顾天叙,“少有大志,务为经世之学,工文章,广声誉,非其意所存也”。万历十六年(1588)入太学,即领乡荐,后来4次参加会试都不中,及二十九年落第后,[]铅山县令,后来补为元城县令。他为政“刚正而通敏,精详而浑厚”。正当“台司交荐”之际,忽然调他任嘉鱼县令,他于是“决志请归”,弃官不仕。回到家乡后,顾天叙来到太湖边上的光福邓尉山,在先祖[yíng]侧构筑“晚香林”,“掩关谢客,足不入城市者垂三十年”。清军入关北京金陵两都相继沦亡,国事危[dài],顾天叙催驱儿子顾锡畴南行,而锡畴因父亲年老恋恋不舍,顾天叙于是对儿子说:“我自尽我,当尽之节;汝自为汝,当为之事。”最后绝粒而死,终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