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乡,又称盐井纳西民族乡[a],因产盐而得名,是西藏芒康县的下辖乡,地处西藏、云南交界处,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接壤,西与昌都市左贡县相连,东北与四川巴塘县相邻,距离县城107公里,平均海拔为2400米左右,是214国道进藏的第一站、滇藏茶马古道的要冲。[2][3][4][5][6][7]乡境辖区面积374.9平方公里。[8] 盐井乡是历史上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2]相传在吐蕃统治前和统治时期,盐比金子还贵,因此争夺盐井的战争就很多。明代,盐井曾经是强大的“纳西古王国”的木氏土司所占领的地方。[9]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盐井县,1950年为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管辖。[10]20世纪60年代的民主改革时期,盐井与芒康合并成立了芒康县。[11]1985年,经西藏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盐井乡。[12]截至2015年,盐井乡下辖四个行政村:纳西村(下盐井村)、上盐井村、加达村和角龙村。[13]其政府设在纳西村。[14] 盐井乡属三江流域峡谷区,地势北高南低,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10][2]盐井乡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型气候,[13]盛产青稞、大麦、玉米、小米等农作物。[2]当地主要有盐、葡萄酒等产业。[15][16][11][3] 盐井乡居民主要为藏族与纳西族,极少数为汉族和白族。全乡总人口4265人。[b][1]盐井乡的宗教文化包含了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2]当地还建有盐井天主教堂。[4] 盐井乡曾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