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在-抖音百科
“此在”(Dasein)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其主要著作《 存在与时间 》(Sein und Zeit)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此在”一词源于 德语 中的“da”(在那里)和“sein”(存在)。“此在”不是指人的物理存在或 生物学 存在,而是指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体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 [1] [2] 海德格尔提出的“此在”(Dasein)概念,是对传统 形而上学 和 存在论 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下展开的。他的这一思想起源于对“存在”(Sein)这一概念的根本追问。海德格尔认为,尽管“存在”是一个在日常语言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但它的真正意义却并未被深入探究和理解。 [3] 在其主要著作《 存在与时间 》中,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此在”这一概念来揭示“存在”的真正含义。他认为,以往的哲学将“存在”看作是一个抽象的、普遍的概念,而忽略了“存在”与人的具体存在方式之间的联系。 [4]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引入了“此在”这一概念,试图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来理解“存在”本身。 [4] [5] [1] “此在”是指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意味着人存在于世界之中,与世界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首先,“此在”意味着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而非孤立存在。其次,“此在”表明人具有在世界中存在的能力,即人可以理解和解释世界。最后,“此在”还意味着人对自己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存在有所领悟。 [6] [7] 海德格尔希望通过“此在”揭示出“存在”的真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人类的存在方式。他认为,只有通过理解“此在”,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存在”,进而认识到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和责任。 [1]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 存在主义 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阿诺多曾评价说:在 海德格尔 那里,死亡成为“此在”的本质,这一点被他纳入纯粹自为存在之“不性”之中。 [8] [9]
提出者 马丁·海德格尔 ( 德语 名Martin 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一个 天主教 家庭。他的童年在康斯坦 兹度过,当时他接受的教育旨在培养他成为牧师。在进入 弗莱堡大学 学习 神学 后,海德格尔很快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 现象学 的研究。 [10] 在 胡塞尔 的影响下,他决定放弃神学,转而专攻哲学。 海德格尔 的重要著作《 存在与时间 》于1927年出版,标志着他的基本 存在论 哲学方向的确定。在这部作品中,他探讨了存在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 自由意志 。 海德格尔 在1933年加入了 纳粹党 ,并在1934年短暂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1934年海德格尔辞去校长一职。 二战 后,海德格尔将他多年演讲的修订稿结集出版,协助编辑了自己的著作 全集 。1976年5月26日逝世,葬于梅斯基尔希的一处墓园中。 [4]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