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宝熙

清朝时期的官吏、学者
爱新觉罗·宝熙(1871-1942),清朝宗室,字瑞臣,号沉盦,室名独醒庵。他出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隶属于满洲正蓝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豫通亲王多铎的九世孙。其家族多有科举出身之人,祖父受庆是道光二年进士,父奎润是同治二年进士,兄宝铭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1][2]
光绪十八年(1892年),爱新觉罗·宝熙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湖北乡试正考官、山西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学部右侍郎、学部左侍郎、总理禁烟事务大臣、崇文门副监督等职。辛亥革命后,他曾担任总统府顾问、政治会议会员、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务。抗战前夕,出任伪满内务处处长等职。1942 年,爱新觉罗·宝熙去世,谥号文靖。[2]
宝熙工书法,端庄肃穆,能诗,著有《工余谈艺》。此外,他也是一位金石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很多优秀的拓本有其题跋或者题签。他一生嗜好收藏,古籍充栋,其中不乏宋元刊本。曾与陈宝琛耆龄等往来密切,并和陈宝琛、耆龄、袁励准等人整理过宫廷中收藏的古书和字画。[2][3]

生平

光绪十八年进士,做过山西学政,后任学部侍郎,溥仪的内务府大臣。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溥仪出宫后,摄政内阁国务院发布命令,组织“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他与罗振玉等五人作为清室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