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

明代书法家
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晚称东海翁,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明宪宗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后出任南安(今江西大余知府,以律己爱物著称,大得民和。张弼擅长诗文,草书亦佳,被誉为“颠张复出”。他曾自言书法不如诗歌,诗歌不如散文,著有《东海集》。

人物简介

张弼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祖上于宋室南渡时由汴迁居华亭,数世均无功名。张弼家住郡城西门外谷阳桥西南。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兵部主事,晋员外郎。因作《假髻篇》讽刺时贵,遭当权者忌恨,被排挤出京,任江西南安知府,治绩颇著。
清代徐璋绘《张弼像》
南安地当赣粤要冲,亡命者聚山为盗,久为民害。到任后,先后捕灭。大庾岭为客商货物往来通道,当地人民从事运输,赖以为生。后为广东南雄豪霸侵夺,民众失业贫困。张弼请准江西、广东二藩司,予南雄南安两地民众中分其利。岭路狭隘险峻,难于行走,就将所得商税,雇工拓宽路基,砌道,架桥,长达30里,岭路畅通。荒年,开仓[tiào],救济民众;时疫流行,延请名医,为民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