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二陵

广州番禺区的陵园
南汉二陵位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是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汉高祖刘岩康陵。南汉二陵曾被称为大越国,是刘隐和刘岩兄弟所建。南汉二陵的都城位于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为兴王府。在兴王府鼎盛时期,南汉二陵的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共拥有六十个州。南汉二陵历经五位君主,共统治了六十七年。
南汉二陵中最著名的是德陵,俗称“刘王冢”,位于小谷围岛。德陵是南汉国奠基者刘隐的陵墓,规模较大,可能是岭南第二个地方王朝的陵寝。据专家推断,德陵是南汉国第五位君主刘岩为追尊其兄长刘隐为襄帝而建造的。康陵是南汉二陵的另一座陵墓,位于小谷围岛,俗称“康陵”。康陵的随葬品包括哀册文,这是首次考古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哀册文,对研究南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德陵还出土了许多青瓷器,这些青瓷器是五代十国陶瓷工艺中的上品,为研究这一时期陶瓷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简介

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 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yōng]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干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干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干、干和两个年号。干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原名继兴,942~ 980)嗣位,年号大宝。
南汉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