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会战又称锦江会战、鄱阳扫荡战、上高战役、宜春会战,发生于1941年3月14日至1941年4月9日,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江西省上高县和高安县境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3][4][1][5] 自1939年日军攻占南昌后,中国赣北守军为夺回南昌及其外围据点,不断袭扰日军。日军方面为巩固对南昌的占领,打击国民党第19集团军主力,于1941年3月14日集结4.2万日军主力,兵分三路进犯江西上高、高安,上高会战自此打响。[3][4][6]由于上高与高安是国民党在中国中南地区的重要基地,蒋介石非常重视此战,对第九战区进行了扩充。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也积极整训备战,在赣北防区布下了三道阵线,准备围歼西犯日军。[7][8][9]上高会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1年3月14日至1941年3月20日,在此阶段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进犯,逐次抵抗退却,诱使日军第33师团北进;第二阶段为1941年3月21日至1941年3月24日,在此阶段中国军队的三路兵力逐渐汇合压缩,对日军主力进行了合围;第三阶段为1941年3月25日至1941年4月9日,在此阶段日军主力突围撤退,中国军队对其一路追击歼灭,先后收复高安、奉新、西山万寿宫及安义外围据点,而后双方恢复会战前相持状态。[3][9][2][5] 上高会战期间中国投入兵力10余万人,日本投入兵力约4.2万人,在此战中中国守军以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伤毙日军1.5万余人,军马2800余匹,击落飞机1架,俘虏日军百余。[4][6]上高会战是国民党在赣北战场上继万家岭大捷之后的又一次胜利,也是国民党在正面抗战战场上打的著名胜仗之一。此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正面战场其他战区和敌 后战场的抗日斗争,有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加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中国军队的胜利迫使日本不得不慎重对待从中国抽兵问题,这是对东南亚遭受日本进攻的国家的有力支持,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一大贡献。 战争背景
中日战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