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寿

中国南宋官员
傅伯寿(1138-1223),字景仁,南宋泉州晋江人,是傅自得的儿子,吏部员外郎傅察之孙。他年少时就勤奋向学,与弟傅伯成一起“课书至夜半未休”,同受业于朱熹。1163年,傅伯寿登第成为进士,又中教官科。1172年,他举博学宏词科。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道州知州漳州知州、礼部郎中、两浙西路提点刑狱等职。然而,他在庆元党禁期间被士论所鄙视,因劾诬朱熹而备受指责。他在赞成韩侘胄对金用兵后不久去世。[1][2]

人物简介

傅伯寿弱冠偕弟伯成登隆兴癸未元年(1163)进士,又中教官科。乾道壬辰,试博学宏词。繇三馆,出知道州,简伉自负。当国者抑其进。由吏部郎官出守漳州,入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累迁礼部尚书,出守建宁,召除翰林学士,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以疾丐外,知宁国府,请祠卒。伯寿少时,自负不碌,曾与泉州太守王龟龄诗。伯寿祖献简公尧俞,为宋元估名臣,是器宣仁所赐,迄今且七百年,而能守之勿失,可谓世孝。其入泉州,则自绍兴中,献筒孙忠肃公察夫人赵氏,携以来也。有曰“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立朝与行已,至不知饥渴要考居。”常读书,日以寸进。当沉酣痛快时,至不知饥渴寒暑。初以学词进侍郎。黄钧称其文犹濯锦蜀江。而相国虞允文亦比之璞玉加琢。异时研索日精,济积蓄富,谈笑戏剧辄成文章。其为诗多至三百余韵。[3][2]

任职经历

1174年-117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寺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