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澄运河

连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运河
锡澄运河,原名江阴运河,古名五泻河,太湖入江水道之一、连通京杭大运河长江,也是江苏省“水运江苏”二级航道网布局规划航道之一。[1][2]
锡澄运河全长38.556km[d],北起长江,南连太湖,跨江阴、无锡二市,与江南运河相交于无锡市区,往北流经江阴县的青阳月城、南闸、澄江等乡镇,至黄田港流入长江,其集水面积55万亩(366.85平方公里),径流量385立方米/秒。[3][1][2][4]锡澄运河原为古芙蓉湖的一部分,在芙蓉湖围垦治理中逐步形成河道。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江阴知军葛闳聚粟2万斛,在江南古运河以及周围重要漕运河流的基础上,建成锡澄运河,南接京杭大运河,北经黄田港入长江。有史记载的自宋代以来疏浚锡澄运河近四十次,明代十七次,清代十八次,明清二代平均每隔十五年疏浚一次,民国时期大的疏浚三次。2012—2015年,江阴市实施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整个工程涵盖在江阴境内约25公里的航道及新建桥梁17座。2020年起,江阴市实施省级重点水利工程——锡澄运河扩大北排工程,总投资约18.45亿元,对黄昌河以北约11.88公里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在口门新建定波水利枢纽。[5]2025年6月,锡澄运河的三级航道扩容改造为二级航道标准,可航行船舶将由1000吨级扩大到2000吨级。[6]
锡澄运河是国家水运战略通道、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京杭运河长江内河主骨架航道,承担着苏南地区与鲁、豫、皖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能源、矿建等大宗物资的水运交流任务。[7][8][9]

命名由来

锡澄运河曾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漕运航道,史称“运河”“漕河”或“泾河”,因通达于无锡与江阴两地,简称为“锡澄运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