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鲁

明初藏书家
曾鲁(1319年-1372年),字德之,一作得之,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初藏书家、学者。自幼聪敏好学,博学古今。元末举进士不第。善于文书,曾[zuǎn]修《元史》。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授礼部主事,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修成《礼书》,明太祖赐名《大明集礼》。洪武五年(1372年)二月升任礼部侍郎,八月奉旨主持京[]乡试。入院之后忽然吐血,不久以疾致仕,十二月十九日(1373年1月13日)归舟至南昌石岐潭而卒,年五十四岁。著有《守约斋集》《六一居士集考异》《南丰类稿辨误》等。

明史记载

曾鲁[1],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hōng]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龙帕误耳,纳贡称[fān]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chān]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jiān],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kuài]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gǎo],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