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王龙-抖音百科
胜王龙(Rajasaurus),属名意为“王室蜥蜴”,是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食肉牛龙亚科的一属。该属的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主要分布在印度。胜王龙是种大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约7.5至9米,头部拥有独特的额角。模式种为纳巴达胜王龙(R. nabadensis),于2003年由保罗·赛里诺等人叙述、命名。 胜王龙与其他阿贝力龙科恐龙,如马达加斯加的玛君龙和南美洲的食肉牛龙,具有许多相似特征,显示它们曾在冈瓦纳大陆分裂出的陆块上生活,并在稍早的地质年代仍彼此相连。印度当时是岛屿,由于冈瓦纳大陆的解体,使得动物能够从邻近的大陆迁徙。 叙述
胜王龙属于兽脚亚目的阿贝力龙科,阿贝力龙科主要生存于白垩纪的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胜王龙的最近亲是玛君龙,生存于相同时期的马达加斯加。白垩纪早期,马达加斯加/印度曾经是同一个陆块。约在9000万年前,马达加斯加与印度开始分裂,因此这两个地区有非常类似的动物群构成,包含恐龙在内。根据种系发生学研究,胜王龙具有许多食肉牛龙亚科的特征,例如厚重的鼻骨、额骨表面有骨质角状物。胜王龙与其他食肉牛龙亚科的不同处,包含:由鼻骨与额骨组成的角只有一个、上颞[niè]孔(Supratemporal fenestrae)的形状也不相同、肠骨的主要部分与跟臀部关节连接处之间有个横向棱脊。 正模标本(编号GSI 21141/1–33)是一个部分骨骼,包含:70%的脑壳、部分上下颌、牙齿、脊椎、尾巴、部分后肢、骨盆。胜王龙的身长约8.5 米,高度约2.8米,体重估计值约2.7吨。颅骨相当短,只有60厘米长,具有一个低矮的圆角,由鼻骨与额骨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