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刘之战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的混战
“二刘之战”,又名“二刘争川”,即刘湘、刘文辉之战,此次战役自1932年冬持续到1933年夏结束,是四川军阀内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由邓锡侯、田颂尧与刘湘结为联盟后,将刘文辉击败。[5][1][6]
袁世凯独裁统治被推翻后,中国各地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四川经长期混战于1930年后形成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四大军阀巨头,其中刘湘、刘文辉势力最强。1927年后,四川形成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和以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为首的“保定系”两大派系,他们曾以共同利益结为军事联盟,然而二刘皆有称霸四川的野心,分属不同派系且个性强势,军事实力膨胀后矛盾尖锐,利害冲突频发,终致“二刘之战”。[4]1932年10月1日,罗泽洲部的叛变打响了战争的第一枪。刘湘联合李家钰、杨森等部对刘文辉发起进攻,双方在多地展开战斗。其中,泸州攻防战尤为激烈,由于援军断绝等因素,泸州守军最终在12月23日被迫献城。[4][7]与此同时,刘文辉在川东北与刘湘的联军作战中也节节败退,并且在成都与田颂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引发了省门之战。1933年5月,刘文辉与邓锡侯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双方发生了冲突。刘湘则趁机联合田颂尧等六人组成联军,以“剿共”为名对刘文辉发起进攻。刘文辉先令部队进攻邓锡侯,但未取得成功。邓锡侯向刘湘求援,但刘湘却按兵不动。后来,刘湘通过刘从云掌控了局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对刘文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4][8]最终,刘湘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四川,并担任了四川省政府主席。此次战争造成了双方将士6万多人的死亡,耗资5千多万元。[6][9]
“二刘之战”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危害,1912年至1934年的二十多年间,军费扩大约十五倍,这些沉重负担全由四川人民承担。军阀们为增加收入,在农业上加重田赋,采用粮税预征及附加的方法巧取豪夺,而地主豪绅又将田赋以增加地租的方式转嫁给农民。另外,军阀还为获取暴利逼迫农民种植鸦片,致使1932年四川鸦片田达约800万亩。不过,“二刘之战”最终结束了四川自1918年以来长达20多年的军阀混战局面与防区制,刘湘基本统一四川,客观上利于四川人民生活安定与工农业生产发展,但蒋介石势力也借此机会渗透进四川,刘湘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4]

战役背景

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