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碧螺春

中国传统名茶
1
4
太湖碧螺春,又名洞庭碧螺春[1]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2]是主产于中国江苏无锡雪浪镇葛[dài]茶场等太湖一带的螺形炒青绿茶。[3]
太湖碧螺春采制技艺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摘得嫩,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三是拣得净。太湖碧螺春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工序制成。[2]
太湖碧螺春外形卷曲成螺,条索纤细,满身披毫,汤色碧绿,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3]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1]主销中国无锡、上海南京等城市。[3]2021年,太湖碧螺春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名单。2023年11月,太湖碧螺春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名单。[4]

茶品简介

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采茶姑娘都嚷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