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相传在清朝咸丰十年,清朝的曾格林沁和捻军在这一带展开拉锯战,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史料形容“捻军过如篦子,官军过如洗”,可以想象得到当地的老百姓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后来,老百姓为了自保,在贾姓和万姓两位绅士的倡导下,开始修寨。据说,这个倡议得到了附近360个村庄老百姓的响应。于是,这360个村庄的老百姓用了2年多的时间,在黄河故堤上建了一个大寨子,名安良寨。因是贾姓绅士倡导筑寨,又名贾寨。在寨里,360个村庄的老百姓各自以自己的村名划片定居,因此,寨内有360个庄名。俗语“刘口的坊子,贾寨的庄子”就是形容贾寨内庄子多。平时,村民在寨里居住,农忙时回原村庄种地,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百姓的利益。后来,贾寨成为附近有名的大村寨,设了4个门,东门称“东望纶城”,南门称“气蒸古亳[bó]”,北门称“声震河阴”,西南门称“南通睢阳”,没有西门。 1958年,建贾寨公社。“文革”期间,辖区内的村庄整合为6个大队,分别叫幸福、保卫、民主、治安、新民和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