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摅

清代的诗人
[shū](1634年-1697年),清代江苏太仓人,字虹友,为王时敏之子。此外,他还与黄与坚等人并称“娄东十子”。[2]
王摅出生于南直隶太仓州的名门望族,家族历代官员辈出。王摅年少时便拜入同乡陈瑚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王摅的诗文风格类似于吴伟业,师从钱谦益、吴伟业,诗法于杜甫苏轼陆游。王摅与周肇、许旭、王曜升顾湄、王昊、黄与坚,以及其兄王揆王撰、王[biàn]一起被称为“娄东十子”。王摅著有《步檐集》《芦中集》等稿。
王摅的家族历代官员辈出,曾祖王锡爵是明万历时期的首辅,祖王衡官至翰林院编修,父王时敏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列吴中画派“四王”之首。王摅是王时敏的第七子,被誉为“最有声”。[1][3][4]

简介

王摅,字虹友,号汲园,籍贯为太仓直隶州(现今的江苏太仓市)。他通过贡生的身份进入国子监学习,以其卓越的才华在京城中声名鹊起。清代初期诗人,“太仓十子”(黄与坚、周肇许旭王撰、王摅、王昊、王揆、王忭、王曜升顾湄)之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