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

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广东省新会区著名土特产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著名土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皮肉兼用,[2]既可鲜食,又可入药。[1]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2]广东岭南中药材立法保护品种,广东十大道地中药材之一和“广东三宝”之首。新会柑和新会陈皮也是国内罕见的“一果双地标”产品。[4]
2006年6月20日,新会柑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2020到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了多家可使用“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5][6]

发展历史

历史记载

在宋代以前新会柑还未出现规模生产,广陈这一名称出自广陈皮世家的黄氏宋代先祖源深公黄广汉及其夫人米氏,因其在南宋宋理宗年间公元1229年,用所创制广陈一皮为国母杨太后治病有功而得名。[7]元朝初期,新会柑已大面积栽培,据记载:1347年(元朝至正七年),在外海(龙溪)地方仅陈氏一户便有“甘(柑)子田租十石”。《元一统志》及元《南海志》也均有柑、桔、橙、柚、金桔香橼的记载。到了明代,新会陈皮已经开始销往外省。因其品质独特,早在明清以前就已蜚声遐迩,并被列为“贡品”,行销国内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