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簧-抖音百科
竹簧,有2种含义。
二为竹雕工艺之一。即翻簧。把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湖南邵阳地区盛产楠竹,清代艺人王树琅首创竹铸雕刻艺术。采用传统白描技法,以刀代笔,在竹簧上刻出各种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图案。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烟盒花等为主,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典雅古朴,是一种一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 传说
关于竹簧,各民族都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在拉祜族山寨,古代有两家以狩猎为生的邻居,相处非常和睦。这家有个男孩叫扎缇[tí],那家有个女孩叫娜屋,从小一起玩耍,长大后十分相爱。后来两家有了隔阂,孩子们只能在夜晚相会,两家父母知道后,便在园地中间修起一道篱笆[bā],两个孩子再也不能在一起歌唱、谈笑了。有一天,娜屋手抚竹篱,碰着一片裂开的竹篾,发出悠扬的乐音,聪明的娜屋和扎缇,细心选好几片竹篾,按照自己说话的节奏拨响篾片,又进而把竹篾放在唇边,一边弹拨,一边轻语,传递着相爱的深情。不幸的是,两家的不和,使他俩未能结为夫妻,最后食毒草悲愤而死,但他们弹奏的响篾,却世代流传着。在滇西北的丽江纳西族,据说很早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特别困苦,尤其到了纳西木代王朝统治时期,人们对这个暴君更加忿恨,遇在一起,就互相倾述内心的痛苦,控诉对统治者的不满。统治者害怕人民起来造反,就下令禁止人们在一起交谈,违者就割舌斩首。但是,聪明智慧的纳西族人民,用竹子做成响篾来代替语言,通过互相吹奏来表达思想感情,倾诉内心的愤恨。从此,响篾就像火把一样迅 猛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烈火,激励人民起来与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响篾就这样在雪山脚下传开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