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澄

黄庆澄
黄庆澄(1863—1904),,字源初,一作虞初、愚初,号寿昌老人。平阳县慕贤乡黄车堡(今属苍南县陈东乡)人。早年师事孙诒让金晦光绪十五年(1889),黄庆澄于上海梅溪书院任教习。次年中顺天举人。1897年6月着手筹措《算学报》数学专业杂志,为我国首创。

人物简介

黄庆澄(1863—1904),博学多识,跌宕有奇气。“负所学,锐有用世志”①。俞樾说他“擘精算学,于中西之法皆能贯而通之”,“于天地阴阳之原,与凡占卜星命相诸术家说,无不通晓”。赞之谓“当代一振奇人也”②。出生于平阳县慕贤乡黄车堡(今属苍南县陈东乡)一个贫寒的家庭。原名炳达,字软教,后改名庆澄,号源初,亦作愚初,又号寿昌老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应府试,因学政无礼诬蔑学童,深为不平,起而抗争,以“滋事案”而被革去生员名分,虽于两年后“开复”,仍遭官府訾仪。直至光绪二十年中顺天举人
黄庆澄早年师事孙诒让、金晦。孙诒让,朴学大师、教育家、阐西学、办实业、兴学校,专志于培养人才,奖掖后学,力图开发民智,革新政治。曾在瑞安黄绍箕等人创办学计馆,他在《新开学计馆序》中说:“学计馆之开,专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步天测地,制器治兵,厥用不穷。今西人所为换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是”。金晦(原名稚莲)博学兼综,且精研算学,曾与黄庆澄一起抗议学政被革除生员,从此不求仕进,且以“革员”自诩,曾与孙诒让共同创办瑞平化学堂。这两位老师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和革新政治的观点,深深影响黄庆澄的学识、思想和志向。后来黄庆澄又结交具有维新思想的名士陈虬陈介石、宋平子等,更有进益。
光绪十五年(1889)黄庆澄于上海梅溪书院任教习。这期间,黄庆澄热衷于西学研究,且有出洋游学的意愿。孙诒让很赞赏他的志向,有意帮助他出国深造,特地挽请黄绍箕推荐他赴西欧考察,未能成行。后二年,沈仲复中丞赏识黄庆澄博洽的学识和通达的品性,举荐他去日本考察,驻日使臣汪芝编修亦出金资助。于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初四出发,七月初四返回上海。整整两个月,黄庆澄在日本游历了东京、西京、奈良、长歧、神户大阪横滨等大城市,参观各地设施,考察民情风俗,并接触各界学者名流七、八十人。回国后,将在日所见所闻和个人所感,整理成《东游日记》出版。孙诒让为之作序。说:“愚初之行也,盖欲[]其政俗得失,以上裨国家安攘之略”。黄庆澄在《东游日记》中,针对中国闭塞守旧的现状提出:“当轴者取泰西格致之学,兵家之学,天文地理之学,及彼一切政治足以矫吾弊者,及早毅然行之。勿以难能而馁其气,勿以小挫而失其机,勿以空言而贻于执者口实。勿以轻信而假浮澡者以权事”。字里行间充溢着他改良兴国的热忱和革旧创新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