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祚

明末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
薛凤[zuò] (1600年[a]一1680年),字仪甫,号寄斋,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金岭镇)人,明末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1][2]
薛凤祚出生于官宦世家,他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明末中秀才。他曾师从理学大师鹿善继孙奇逢学习理学,后又师从历算家魏文魁系统学习中国历算。清顺治九年(1652年),薛凤祚前往南京,师从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和数学,并与穆尼阁合作翻译了《天步真原》和《天学会通》两部天文著作。清朝统治确立后,薛凤祚拒绝入仕,而坚持在民间进行科学研究。他致力于将历算知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将自己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著述刊印。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薛凤祚参与编修山东通志》,他负责编写其中天文、分野部分。三年后,他受河道总督王光裕聘用,佐治黄河和运河,有效治理了水患。之后,薛凤祚回乡继续著书,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去世,享年八十岁。[2][3]
薛凤祚研究广泛,除长于天文学和数学外,还通晓地理、军事、物理、水利等领域,有十余种著作刊行。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历学会通》五十六卷。[2][3]在这部著作中,薛凤祚对西方近代天文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最先采用哥白尼日心说。他在天文计算中首次引入了对数计算,编制了中国第一本对数表《比例对数表》。[3]在水利学方面,薛凤祚主张科学治水,批判了当时的人们将黄河决口解释为神灵或道德因素,根据自身实践并总结前人经验,著水力学专著《两河清汇》。[2][4]清史稿》评价道,薛凤祚学贯中、西,为清一代畴人计功,他居于首位。[1]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在所撰《绩学堂诗文钞》中评价:北有薛凤祚,南有王锡阐,都是历算大家,各自都有著作;[5]王锡阐更胜一筹。[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