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万化

明朝时期的官员
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洲,明代上虞东关罗村人。[1][2][3]6岁就乡塾,旁楼勿倾,万化不为所动。[4][5][6]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为人耿直,因不屑奉迎权臣张居正,又拒应张居正招揽,任主试时不允张居正为其子请试题,致多年不得升迁。居正卒,才升任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后父亡丁忧回乡,赈灾救民,丧服满期任南京吏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7][8]由于不满朝政,十上奏章始允告老还乡,行至宝应卒。皇上闻之震悼,辍朝遣官谕祭二坛,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崇祀之。[9][10][11]

人物生平

隆庆二年廷试,穆宗命题为《外攘内安之道》。读卷大臣进呈十七份考卷,穆宗阅后都不满意。遂命取散卷读之,得罗万化卷,见其文言:“臣闻帝王之[]天下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收天下之实功。”正合帝意,遂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黄凤翔第二,赵志皋第三。后黄凤翔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简;赵志皋亦为礼部尚书,官至首辅,谥文懿。该科一甲三名均为朝廷重臣,死后都赐予谥号,这在明朝并不多见。
罗万化
罗万化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主修《大明会典》。当时,正是张居正为首辅,十分看中罗万化的才学和人品,想招至自己门下,曾托人将此意转告给罗万化,罗万化严辞拒绝。张居正的仆人尤七私下里请罗万化为其作记,罗万化怒道:“吾为天子侍臣,怎能为仆人作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