鲷鱼

可变性的近海底层鱼类
[diāo]鱼又叫加吉鱼。加吉鱼属于鱼纲,鲷科。体高侧扁,长五十厘米以上,体呈银红色,有淡蓝色的斑点,尾鳍后绿黑色,头大、口小,上下颌牙前部圆锥形,后部臼齿状,体被栉[zhì]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1]鲷鱼以其全身红色而十分艳丽,肉质细嫩而味道鲜美,居海鱼之冠。中国沿海均产,但以辽宁大东沟,河北秦皇岛,山东烟台、龙口、青岛为主要产区。[2]
鲷鱼栖息在沙砾海底,每年3—4月生殖期作生殖回游,从黄海长途跋涉来到渤海的莱州湾三山岛、西山沙旺一带海区产卵,繁殖下一代。鲷鱼喜欢在水深30—200米的岩礁地带生活,食性很广。鲷鱼还是一种可变性的鱼类,雄鲷鱼身上长着鲜艳的色彩,这种色彩在水下发出特殊的信号。雌鱼对这种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鱼的光色消失,身体最强壮的雌鱼神经系统首先受到影响,随即在它的体内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长成,鳍也跟着变大了,就变成了一条雄鱼。[2]
鲷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钾、[]等营养元素,为人体补充丰富蛋白质及矿物质。中医认为,加吉鱼具有补胃养脾、祛风、运食的功效。适用人群一般人群都可食用,尤适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

物种简介

海鱼。又称红加吉、红立、赤板、赤鲫鱼等。鲷鱼体椭圆形,头大口小,背鳍连续,中间无缺刻,臀鳍与背鳍条条相对,尾鳍叉形,体淡红色,背部散布一些蓝色小斑点,尾鳍边缘为黑色,腹部银白色。鲷鱼属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我国各海区,黄海渤海产量较大。鲷鱼以其全身红色而十分艳丽,肉质细嫩而味道鲜美,居海鱼之冠。但是近年来因忽视自然环境保护,海水污染,加之滥捕幼鱼,鲷鱼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近岸已很难钓到。鲷鱼栖息在沙砾海底,每年3—4月生殖期作生殖回游,从黄海长途跋涉来到渤海的莱州湾三山岛、西山沙旺一带海区产卵,繁殖下一代。鲷鱼喜欢在水深30—200米的岩礁地带生活,食性很广。鲷鱼摄取食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常先围着饵食转几圈,察看动静,然后用头碰碰饵食,再试探咬吃。如果稍感不适,立即吐出,从吃饵谨慎狡猾这一点来说,可以胜过淡水鱼中的鲤鱼。垂钓鲷鱼的诱饵大多是糠虾鳞虾、毛虾类等体型很小的虾类,或脱壳肌蛤、日本鸭嘴蛤、蛤仔等数量多并取之方便的双壳类。撒诱饵应当注意,每次撒饵不宜多,否则鲷饮餐一顿就不再光顾钓饵。鲷鱼的钓饵用活饵或生肉饵均可,活虾、活鱼、活沙蚕虾肉头足类肉等都是良好的钓饵。鲷鱼为深水底层海鱼,非乘船垂钓不可。鲷鱼生性谨慎,除在潮流较湍急的钓点,挂活饵可露钩尖外,其它生肉味钓饵装钩时不可露钩尖。钓取鲷的钓技特点是:鱼咬钩后,提竿宜迟不宜早,待竿梢较大幅度被拉弯后,抬腕收线而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