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

清乾嘉时期两朝大臣、嘉庆皇帝的老师
朱珪(公元1731年-公元1806年),字石君,号南崖,[1](一作南厓),[6]晚号盘陀老人。[1]祖籍浙江萧山,随父亲入籍顺天大兴县(今属北京),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两朝大臣、[2]学者、[4]嘉庆皇帝的老师。[6]朱珪幼负美才,和其兄朱筠并称为“朱氏两神童”。[3]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朱珪和哥哥朱筠乡试中举,次年,朱珪进士及第,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受朝廷委派主持河南乡试。同年秋天,担任福建督粮道。乾隆二十八年,被提拔为按察使,兼任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担任湖北按察使。[6]乾隆四十年,朱珪改授侍讲学士,在上书房教太子永琰读书,[3]后历任福建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安徽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1]嘉庆帝亲政后,朱珪被封为太子少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3]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朱珪因病去世,享年76岁。[6]嘉庆帝晋赠太傅,赐谥“文正”,并允许其入祀贤良祠[1]
朱珪曾充任《四库全书》总阅、实录馆总裁、国史馆正总裁、会典馆正总裁,并总修成《清高宗实录》。他取士务以经策较四书文,锐意选拔朴学才士。于经术无所不通,为学主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有《知不足斋诗文集》传世。[4]朱珪一生清廉正直,[6]乾隆皇帝很赏识朱珪,曾将朱珪与翁方纲纪晓岚做过比较,说:“纪、翁等,文士耳。朱珪不惟文好,品亦端方。” [3]嘉庆帝亲手为朱珪书写挽联:“半生唯独宿,一世不言钱”,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德。[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