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山区-抖音百科
赫山区,原名益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益阳市辖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处洞庭湖西缘,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阳,总面积1278.7平方千 米(含高新区),辖5个街道(不含朝阳街道)、9个镇、1个乡和1个工业集中区(不含高新区)。[2][a]截至2023年底,赫山区户籍数273611户,人口772425人,常住人口688715人。[2] 赫山区三万年之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楚国在此设县,并建县治于兔子山,秦时属长沙郡,三国时期属吴之衡阳郡,隋初属潭州,后属长沙郡。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县治曾迁今沧水铺,元代时升县为州,属天临路。明朝又复为县,属长沙府。1914~1922年,赫山区属湘江道,19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0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益阳专区,1952年改属常德专区,1962年复属益阳专区,1968年属益阳地区。1994年,益阳县撤县建区,更名为现赫山区,属益阳市。[2] 2023年,赫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5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0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43.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同比增长4.0%。全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916万元,增长8.9%。[5]赫山区是湘中北水陆通衢。319国道和308省道穿境而过,石长(复线)铁路与洛湛铁路在此交汇,银城大道与省城无缝对接。绕城、长张、益平、常益长高速复线和益马、益娄、益宁韶高速构成赫山“四纵三横”高速路网交通格局。[6] 截至2025年,赫山区辖区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7]区域内红色旅游类旅游景点主要有金家堤“三湘党建第一村”、“左翼”青年作家叶紫故居和三周(周谷城、周扬和周立波)故居。文化古迹类旅游景点主要有白鹿寺、陆贾山庄、箴言书院等。[6]冰碛岩雕刻技艺、益阳传统发粑粑手工制作技艺等多个传统技艺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