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存

晚清时期大臣
翁心存(1791年—1862年),男,字二铭,号[suì]庵、千日醉道人,江苏常熟人,祖籍在长洲相城(今江苏苏州),清代道光、咸丰两朝名臣,历任刑、工、兵、吏、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其父亲是翁咸封[b][1][2][4][3]
翁心存从小就聪慧,擅长写文章。[1]道光二年(1822年),翁心存考中进士。[1]道光五年(1825年),翁心存来福州主持福建乡试。[5]道光十七年(1837年),翁心存出任上书房师傅,直至升为总师傅,教授后来的咸丰帝、惠郡王绵愉等。[5]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翁心存守孝期满,补任国子监祭酒,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1]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在金陵定都后,翁心存上疏陈述八件事,大多被采纳。翁心存晋升为刑部、工部尚书,兼任顺天府尹,因为对盗案失察而被革职。不久后,翁心存又被授予吏部、户部侍郎,提拔为兵部尚书,后调任吏部。[1]咸丰八年(1858年),翁心存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咸丰九年(1859年),翁心存称病退休。[1]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祺祥政变”后翁心存被召回,被命令以大学士的官衔管理工部事务,进入弘德殿担任授读之职。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七日(1862年12月27日),翁心存在任上去世。皇帝命令亲王前去祭奠翁心存,赐予祭葬的待遇,追赠太保,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1]
翁心存在朝廷中做事力求顾全大局,常常为国家的大计考虑得深远。尤其把举荐人才当作当务之急,前后推荐了安徽巡抚江忠源、侍郎王茂荫等几十人。翁心存的诗有谋划国家大事、安定天命的气象。翁心存中年时精心研究经史,崇尚实学。[1]此外,翁心存著有《知止斋诗集》《知止斋文集》[1]翁心存日记》等。[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