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

晚清时期名将
1
2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今湖南邵阳)人,晚清时期大臣、湘军统帅,在团练“新宁勇”基础上创建楚勇,是太平天国初期的劲敌。[1][2][3]
道光十七年(1837年),江忠源中举人,后因屡试不中回乡兴办团练。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忠源率领兴办的团练部队镇压雷再浩起义,因有功获得知县身份。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大学士赛尚阿将江忠源调入军中,由副都统乌兰泰指挥。[4]咸丰二年(1852年)乌兰泰身亡,江忠源开始了独自领军的生涯,同年四月在蓑衣渡大败太平军。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江忠源因防守湖南有功而晋升为道员[5]咸丰三年(1853年),江忠源赴任湖北按察使,同年十月升任安徽巡抚,为了防止太平军从南昌撤围西进,江忠源赶赴湖北田家镇(今武穴西北)布防,但是被太平军击败,残部退守武汉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江忠源率领部下防守庐州(今合肥),被太平军重重包围,战斗一直持续到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庐州城终被太平军攻破。城破之后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后追赠总督,谥忠烈,主要作品为《江忠烈公遗集》。[6]
晚清名臣曾国藩评价江忠源肯定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为自己的气节和刚烈而死。[2]清末民初学者赵尔巽认为江忠源具有大将之风,是楚人中的翘楚。清代书法家王定安认为太平军起事以来,湖南人书生的身份杀贼,自江忠源开始。[7]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