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华

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
李书华(1890年9月23日—1979年7月5日),字润章,是一位河北昌黎人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于1918年获得图卢兹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在1922年获得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李书华曾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并在1926年至1929年期间担任中法大学代理校长。他还曾在北平大学担任副校长和代理校长,并在1929年至1931年期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此外,他还在北平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并在1943年至1945年期间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0年至1951年期间,他在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从事“大分子”研究。1951年至1952年期间,他担任德国汉堡大学的访问教授。1953年,他移居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李书华于1979年7月5日在纽约去世,享年89岁。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极化渗透性实验研究,证实了离子通过生物膜的渗透过程和有机体内细胞壁对湿润它的介质的分离过程具有类似性。

极化薄膜

1920年前后,李书华在法国巴黎大学从事极化膜渗透性的研究,获得了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
处于酸或碱溶液中的有机体薄膜会发生极化现象,即在薄膜两面吸附着不同符号的电荷。在本世纪初及其之前,科学界常以这种现象解释胃腺分化的细胞所以生成盐酸(HCl)的过程,即假设胃细胞周围存在着碳酸H2CO3)和氯化物(例如NaCl)。但是,这个化学反应过程在玻璃试管内绝不可能出现,因为碳酸是不易分解的最弱的一种酸。何况,流行的解释法没有得到任何物理化学上的证明。在P.吉拉尔德(Girard)教授指导下,李书华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他试图在试管内建立一种物理模式,以便对活细胞的物理特性作出大致的描述。

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