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以小肠急性广泛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急症。与进食有致病菌污染的肉类食物、饮食习惯改变有关,本病病变主要在
小肠
,病理改变以肠壁出血坏死为特征。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表现为腹痛,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
绞痛
、
腹泻
,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
白水
状或呈
赤豆汤
和
果酱
样、
便血
、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全身不适、发热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及其他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出现
肠梗阻
、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预后与出血量和
肠坏死
程度有关,轻者预后良好,重者预后不良。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或内科、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能与肠内存在某些细菌及其所产毒素、胰蛋白酶活性降低有关。
肠内存在某些细菌及其所产毒素
以C型产气荚膜梭状杆菌B毒素可能性较大,因发现本病病人粪便
厌氧
培养,此菌检出率及其B毒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胰蛋白酶活性降低
长期
蛋白质
营养不良
和(或)经常食用
甘薯
、
玉米
等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物的食物,均可使肠内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