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鲱鱼

鲱科鲱属的一种大洋鱼类
太平洋[fēi]学名Clupea pallasii),俗称青鱼、鲱鱼,[2]地方名称黄海鲱鱼、青条鱼[4][7]鲱科鲱属的一种鱼类。[3]太平洋鲱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地区,[6][1]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方性品种。[8][9]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鱼类资源之一,被广泛捕捞和养殖;其鱼卵价值高,素有“黄色钻石”之称,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渔业经济资源之一。[6][2][10]
太平洋鲱鱼身体稍细长,呈纺锤型,平均体长在25cm左右,腹部近圆形,背侧青绿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下方银白色。太平洋鲱鱼属于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但洄游距离有限,通常栖息于盐度较高的海区,产卵地点通常位于半封闭的水湾、海峡及河口。食物以挠足类、多毛类幼体、蟹幼体等浮游动物为主。[6][2]
2019年,太平洋鲱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数据缺乏(DD)。[11]其体内富含脂肪,可供鲜食或制罐头类食品;卵巢很大,营养价值很高,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其蛋白质能作为一种比较好的功能添加剂、营养补充剂和乳化剂太平洋鲱鱼可以加工中制成各种不同风味的即食食品,其中瑞典腌鲱鱼以散发恶臭、味道偏酸而闻名。[12]17世纪中旬,每年夏季约有1000万吨的太平洋鲱鱼游入荷兰的北部海域,为荷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荷兰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为“鲱鱼节”,在这一天,荷兰人载歌载舞,庆祝节日。[13][14]

命名与分类

1847年,法国动物学家阿希尔·瓦朗西安纳(Achille Valenciennes)最先命名了太平洋鲱鱼。截至2023年,在全球生物物种名录中(COL),太平洋鲱鱼共有三个亚种,除太平洋鲱鱼指名亚种Clupea pallasii pallasii)外,另有两种分别为白海鲱(Clupea pallasii marisalbi)和乔沙鲱(Clupea pallasii suworowi)。[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