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彦质-抖音百科
折彦质(约1080年-1160年),字仲古,别号介之,是宋麟府折家第七代名将。他出生于陕西河西府州(今陕西府谷),父亲是折可适。[1]折彦质文武双全,曾在金军攻打开封时,与姚古、种师中一起率兵勤王。在南关、黄河等地,他与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来,折彦质担任知枢密院事,并与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协力抗敌。然而,由于家世忠节,他始终未能回到中原。[2][3] 概述
曾筑“葆真”草堂于寿安锦屏山中,因此自号为葆真居士。崇宁时进士。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徙河西府州(今陕西府谷)。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局面变幻无常。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就在这风云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于黄河以西,“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折德扆[yǐ]传》)。折彦质七世祖折德扆屡立战功,曾经担任后周静难军节度使等职务。其女嫁与杨业,即《杨家将》传说和演义中著名的佘(折)老太君。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也是战功卓著,曾经担任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州、知镇戎军等职务,最后卒于知渭州(今甘肃平凉)任上。折彦质的哥哥折彦野在徽宗时,官西染院使,为秦凤路第一副将,屡立战功。折家将可谓是宋朝的“西北长城”。折彦质“振七世之家声,为折氏之冠冕。才兼文武,心存江山。广交游,所知多一时贤臣名士”(韩荫晟《折彦质传》),这为他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父亲知渭州时,折彦质于大观四年(1110年)以朝请郎的身份担任直秘阁参军事,开始了自己的军旅和宦海生涯。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擒辽主天祚帝,下燕京,围太原,直逼开封,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折彦质与种师道、姚平仲、姚古等率军勤王,在南关、黄河等地与金兵血战。六月,朝廷以李纲为河东宣抚使、折彦质为勾当公事前往救援被金兵围困的太原。折彦质随制置副使谢潜自威胜军(今山西沁县)出兵,与金兵血战四天,最终因为金人增兵未能成功。但是他的将才得到朝廷认可,被擢[zhuó]升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在与金兵的对峙中,他多次与金兵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