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更化

宋理宗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端平更化是指在端平元年(1234年)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的近20年间,宋理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2]
绍定六年(1233年),权相史弥远病故,宋理宗亲政,决心励精图治,开始“端平更化”诸项改革。[2]
端平更化对革除南宋弊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选贤任能,政风清明,因此端平更化又被称为“小元[yòu]”。但有些改革措施浮于表面,未能成功。[4]

背景

1224年(嘉定十七年)宋宁宗病危,宰相史弥远因知晓皇养子济国公赵竑对自己不满,于是假传圣旨立沂王赵贵诚为皇子,宋宁宗驾崩后,他联同杨皇后的侄子杨谷及杨石,成功劝服杨皇后,矫诏拥立皇子赵贵诚继位,是为宋理宗史弥远因立宋理宗之功,更加掌握大权,直到1233年去世之前,他一直掌握南宋实权。史弥远的政治地位过于突出,宋理宗的光芒亦被湮没,有沉默十年之说。史弥远掌权二十六年期间,排斥异己、贪污中饱、加重税金,使南宋国势渐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