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以周

清朝的官员
黄以周(1828—1899),字元同,号儆季,又号哉生,定海厅紫微乡(今属舟山市定海区)人。黄式三子。幼承父教,以“传经明道”为己任。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初任浙江分水县(今桐庐)训导。光绪十四年(1888)赐内阁中书衔,十六年升教授。时,江南学政黄体芳在江阴创建南菁书院,聘以周任讲席15年,江南不少学者多出其门下。边讲学边治学,搜集汉至清代典章制度,撰《礼书通故》100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国封、职官、田赋、乐律、刑法、名物、占卜等,纠正旧注不少谬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著有《子思子辑解》7卷、《军礼司马法》2卷、《经训比义》3卷及《儆季杂著》等。

人物生平

黄以周(1828——1899),本名元同,后改以周,以元同为字,号儆季。浙江定海人。黄式三(薇香)四子。同治九年(1870)中举,历任遂昌海盐县训导,处州府学教授,特荐加为内阁中书。应江苏督学黄体芳的聘请,在江阴南菁书院任主讲长达十五年,教以博文约礼、实事求是,治学道高而不拘于汉宋门户之见,江南许多高材生都出自其门下。《清史稿》载:“宗源瀚建辨志精舍于宁波,请以周定其名义规制,而专课经学,著录弟子千余人。”黄氏生平挚孝,侍奉三十余年不曾离开。秉承家传,非礼勿动,是晚清一位纯粹的学者儒生。
黄以周
黄以周自幼承训家学, 与其兄儆孟、儆仲共读,互相砥砺切磋。其父黄式三著有《周季绪略》、《论语后案》诸书,尤长于“三礼”,论郊[]、论学校,皆恪守郑玄学说,所著《儆居集》,说经考礼,以精博著称。《儆居集》中有《阮氏仁论说》一篇,谓阮元论语论仁论》、《孟子论仁论》、《性命古训》诸作,皆本段玉裁之说而推衍之;又谓段氏《说文注》中释仁、释敬、释才、释理皆能去前人之弊,不可以文字、声音、训[]之学而才之云云。段氏之学,出于戴震,故黄式三又有《申戴氏气说》、《申戴氏理说》、《申戴氏性说》诸篇以发明之。徽派朴学学术思想的渊源和继承关系之轨迹,于兹可见。黄氏家学渊源,对黄以周影响极大,其专力治《礼》,盖亦源于其家学。